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論|社工與志工

社工和志工有什麼不同?

這是讀社工系時總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整個從理論到實習實務都會一直遇到的問題。

但回答之前,先看看這些。




高雄市是全國第二大都市,苓雅區和前鎮區雖非首善之區,但基礎建設發達道路系統良善,居民素質高尚且商業資源豐富在災害發生初期,因為資訊不明,部分民眾住進收容所暫時避難在天亮與災情尚撐穩定之後,理應自行返家,除非家裡已經遭毀損不堪居住。
我們不停的呼籲物資足夠,志工足夠,是因為第一時間就掌握到無法返家需安置的民眾一直一直都在300個人以內。
流程與現象大概是這樣安置狀況穩定控制中-->未獲控制或溝通的資源湧入-->物資與人員爆滿-->大量民眾湧入-->媒體狂報導-->更多資源湧入-->安撫各方資訊-->救災單位疲於奔命
今天傍晚我再執行中正高工撤離任務時,差點和一位志工打了起來他衝到我面前說,我是前線的志工,我要來領物資送去前線我婉轉跟他說,請問前線指哪邊?您的物資需求以及發放對象是?如果是前進指揮所的話,是否可請該指揮所指揮官統一提報需求再申請他隨即翻臉並大聲嗆我,x,你們社會局是很了不起嗎?我們在執行救災,你不給我,你現在是要讓媒體再拍一次嗎?X,社會局很屌嗎,你叫什麼名字?你們信不信我們去找議員來僑!
」-ptt社會局小社工系列.Mon Aug 4 00:53:47 2014

接著也不乏看到:

高雄市前鎮區發生氣爆事故,事發第2天,搜救活動仍在持續當中,由於小隊長劉耀文等人仍失蹤,今(2)晚9點時出現了一群生存遊戲的玩家,表示有八八風災的經驗可以幫忙,就進入到封鎖線中搜尋,進行了半個小時就離開,但此舉也被當地民眾質疑,有點不妥當。」-自由時報

我引用陳文良先生在2011年的文章(聯合勸募協會前秘書長)

就在東日本震災海嘯發生的隔天,美國賓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高效能公益研究中心(High Impact Philanthropy)」就發表了『從海地到日本,災後捐款應該考慮的事』以及Good Intention are Not Enough.org則刊登了「災難捐款該做與不該做的事」。

這些「要」與「不要」相當程度挑戰了我們平常認為理所當然的觀念,而且,原因相當讓人訝異,卻不難理解。簡單地說,應該做的事情是三思而後行,先想想自己希望救急還是救長期,誰是災難救援的合法專業組織,多花點時間蒐集資料然後做決定。不要自以為是地帶隊、帶著錢帶著物資就闖進別的國家當救世主。尤其募集物資到受災國往往有文化、氣候等因素的差異導致物資不適用,往往造成浪費。

建議不該做的事情幾乎都是最近十年內陸續發生過的教訓,例如:不要因為看起來「超感人」就捐錢,尤其是指類似提出花錢蓋孤兒院的計畫,南亞海嘯過後就是因為太多國際組織指定要捐助孤兒院,後來發生了很多孤兒院院長紛紛出來找孤兒入住的情事,斯里蘭卡和印度也發生募集太多漁船,卻沒有足夠漁民,因為有太多團體表示要幫被海嘯破壞船筏的漁民重新募到生財器具。海地則發生認養孤兒「供不應求」的假孤兒事件。

救災是人性,可惜的是趁災發財的也是人性,發財的不只是實質上的金錢和物資,還包括了趁機作秀擴大知名度

有關物資整合、指揮系統、急難救助、資源分配,這些就不提了,因為又是一大問題,但可以參考這篇

我去紐約工作時,承接的第一個案子就是紐約市下水道的自動監控系統。這個系統是在紐約的下水道中佈設偵測器,即時回報下水道的狀況給中央監控中心,並用電腦進行分析預測。我們國家有沒有類似這樣的系統?是否也能用在石化管路(尤其是人口稠密區)?這事關人命的事情政府是否提撥預算?又有哪些委員支持或反對?
我一位同學在加州替一間美國化學公司研發高速移動偵測器。傳統偵測漏氣要動用大量人力,手持設備逐步探測,效率不彰。但現在的科技已經可以做到讓裝有偵測器的車輛快速巡廠,搜集大量數據,並且用特殊的軟體演算法預測可能的漏氣點!我們的權責單位是否知道這樣的科技?是否研究看看引進台灣的必要性?


科技早已經可以進行很多公共安全的檢測,IBM甚至早就遠離傳統電腦產業,進行以整個城市為目標的交通管理、都市計畫,例子不是沒有,只是出國考察都不知道在做些什麼。

我的母校,高醫,這次傾全力進行支援、現任社會局局長張乃千也是醫社系學長,他很直白的一直記錄著社會局的工作,進行後續安置。

我不知道到底這次事發是什麼原因,也不清楚石化管線的歷史悠久和中央地方乃至稅收配置的合理性與否,只因事件迄今根本都沒有真正的完整科學性報告,一如復興航空失事事件。

但現在先妥善安置,陸續修補家園,暫停一切危險因子一定是當務之急,也因為急,大家都想要做些什麼,這是台灣人最可貴的地方,於是捐款、捐物資、志工動員。

志工很好,我猶記得那年莫拉克颱風小林村淹沒,簡余晏議員號招成立台北市物資募集,我前往協助指揮,當天需要志工消息一出立刻來了200多位大學生。

議員聯繫高雄縣政府人員詢問當地需要物資和如何接頭,我們依照需求整理物資(例如泡麵,災難現場根本沒熱水,需要的是直接的食物;雨具;藥品)分批塞滿五六台不同噸數的卡車,兩天內送出幾十噸的物資。

這過程中包含了許多層次的引領和指揮,更重要的是訊息的暢通和人力的分配。

這次氣爆,發生地是在直轄市,並不像是颱風海嘯的災難現場,初步需要的是緊急的安置和醫療,後續更困難的才是管線調查、移動、水電力恢復、建築物鑑定重建,還有關於創傷壓力症候群。

我們會去質疑社工、會去質疑現場指揮,覺得自己的經驗大過於這些人員。

可是我們不會去質詢大量傷患救助,為什麼這個人送到A醫院、這個人送到B醫院,為什麼這個人需要先做CT、這個人先做MRI,因為我們不會質疑醫師乃至醫療團隊的專業,而那是長久累積下來的經驗。

而社工有理論研究個案、團體、社區,有實務協助案主如何運用各種資源,直到他們能夠自立。

我真誠的期待社工能夠發展出一套新的經驗制度,發展出急難救助資源分配的次專科,因為協助案主自立,整合社會資源原本就是社工專業重要一環;我期待台灣社會能夠建立起一套政府民間的急難整合指揮系統。

我期待社會能夠對現場真正投注生命協助的各個專業人士們多點信任和支持,也多傾聽願意到現場熱心支援的每一位志工他們的心聲。

天災不會停止,人禍也從沒中斷,所以我們需要靠得更近。
天佑高雄,天佑台灣。

引用:

  1. 評論:災難捐款的該與不該──災難發生的時候,我們該怎麼捐http://npost.tw/?p=8743
  2. 社會局小社工系列http://goo.gl/Ji0bvD
  3. 生存遊戲玩家擅入封鎖線http://goo.gl/23YOVJ
  4. 高雄氣爆後的感嘆:如果有選擇,我們寧願不要英雄!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4396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