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論|動物行銷

天來談談動物。

不知道什麼時候聽過,說是動物和小孩最難拍,不過動物和小孩也最吸晴(除了美女以外)。

日本知名的奈良鹿應該就是很好的例子,甚至有本入圍直木賞並且紅到改編成日劇的「鹿男」更大大提昇了奈良鹿的知名度。




影片:奈良鹿佔據道路



最近日本也有一個小島,該島有300多隻兔子,每年可以吸引10萬名遊客前往。


本來是實驗的島嶼不料無心插柳柳成蔭,竟然成了吸引觀光客的利器。

此外只要是貓咖啡店、貓頭鷹咖啡店、貓餐廳,大抵上都會很吸引顧客,作為行銷的特點。

不過說是動物,其實選擇也是有限;例如變色龍咖啡廳,可能就不太吸引人;又或者是高雄柴山會搶背包的猴子。

但我覺得奇妙的是奈良鹿是不是遊客離去之後就會集合起來訓練,為什麼牠們會知道遊客購買的鹿仙貝才可以吃,而攤販還沒賣出去的仙貝就不能吃呢?

看影片,明明鹿仙貝在攤販貨架上擺得好好的,可鹿就是不會群起要吃,可只要遊客一買立刻撲上。

餵食奈良鹿影片

非常奇妙。

反說台灣。

日前有關於侯硐貓也是爭議不斷。

一方說是因為貓所以帶動地方,就可以給貓更好的生活;一方說因為遊客而傷害了貓的生活,甚至演變成中飽私囊的目的。

作為觀光景點一直有這種凝視的衝突。

在地業者,一如台南住民、一如松煙文創園區周邊住戶,恐怕是很討厭假日的到來,因為要返家停車恐怕都無車位;原本無人寧靜不用排隊的美味小吃,充斥著無數拿著地圖指南的遊客。

更甚者,也一定會出現像是去看金城武樹然後踩到旁邊稻田的無知觀光客。

可觀光卻也是能夠帶動地方的重要發展方向,特別是如我只是個台北人,我無法替在地人做決定,一如蘭嶼開立便利商店的爭論。

然而我們能夠做的是提出另一個、兩個、三個可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將我覺得好的意見強壓在在地的生活上。

在社會工作的社區工作中就有理論說明了社區工作的三個歷程:
  1. 任務目標:通常都是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吸引了社區內外的人要一同解決。舉例例如國光石化進駐、蘭嶼超商要蓋等等具體的目標。
  2. 社區行動:由專業者帶領著社區區民一同分析、擬定、期解決任務目標,並於過程中培育社區內部者。
  3. 社區發展:目標達成後,外來者將發展起來的組織交給在地者,讓在地能夠自給並成為自發性組織來解決其他發生問題。
(拍謝,因為不是社工師,容我只闡述大意。)

也就是說由外部而內部,由內部而發展,最終是讓在地社區得以自立,讓案主得以自決(其實父母教養小孩也是如此、主管帶領下屬也是如此)

一如當初國光石化興建,對某些在地人來說他們認為企業進來就會提高地方發展,然而一來國光石化需要的職缺都不是在地人可以符合、二來國光石化哪邊都可以興建,可在地保育溼地對台灣來說卻碩果僅存。

可是事過境遷,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建議當地更好的保存還是只是一時議題的爭論呢?

動物行銷,乃至觀光規劃一直都是兩面刃,而且更需要專業的公共事務管理來支援,例如最基本的道路交通(停車場、交通是否方便)、基本需求(廁所是否足夠、燈光、醫療)、其後才是住宿、飲食等等,最終是整個旅行的連結;以及我們是否只是停留於第二個階段,甚至享受第二個階段,而一直變成直升機父母(就是一直停留在孩子的上空,自以為:「我這樣都是為了你好!」卻扼殺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這是台灣很需要研究和學習的議題,於我也是。

下次去看動物,一起多注意動物以外的規劃吧(但我很是不太想去奈良被鹿追著跑啊~)

引用:
奈良鹿佔據道路照片:https://twitter.com/sinnonono/statuses/4915187392552673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